“我們周圍有一堆企業沒有專利,但他們的產品該怎么賣還怎么賣。”記者近日在山東某企業采訪時,公司技術總監的話讓人吃驚。
但他的話并不是空穴來風。“根據我們的調研,濟南市大約有70%的企業沒有專利。”濟南市知識產權部門給出的這個數據,指向的事實是:如果按照《2013年第3季度濟南市企業數據報告》提供的數據,濟南市企業總數為15萬多家,它的70%,也就是有10.5萬家企業沒有專利。
在創新驅動時代,“沒有創新,企業便失去了發展動力;企業的自主知識產權如得不到保護就會被復制,創新產品就會失去市場競爭力”,這句話看似已形成“共識”,但為什么這么多企業不申請專利?
申請專利無關緊要?
“申請專利?他們認為這無關緊要。”
山東碩力公司周圍聚集著一大批小企業,公司副總經理張榮泉認為,這些大部分集中在傳統制造領域內的企業并沒有強烈的專利意識,“他們的產品有需求,雖說不是供不應求,但也不愁賣,自然對專利不感冒。”
一家不愿具名的濟南高新區某企業負責人表示:“大家說,不申請專利會讓企業喪失競爭力;但我認為,在現在的專利環境下,申請專利也可能讓企業喪失競爭力。”他舉到可口可樂的例子,“可口可樂不申請專利,是因為它需要利用商業機密的原則來保密配方。專利申請是需要公布技術原理的,等于是公示技術,無法起到商業保密的作用。作為可口可樂或者某些食品,就是以秘方來作為商業核心利益的,自然不會利用專利制度來體現商業核心價值。”
他的部分觀點得到張榮泉的支持:“有些核心技術之所以未攻克,僅僅‘隔了一層窗戶紙,一點就通’。你一公布專利,可能‘山寨’貨第二天就出來了。”這一點,讓那些持有技術卻沒有申請專利的企業所顧忌?,F在張所在的企業便面臨著“山寨貨”的圍攻——他們企業辛辛苦苦自主研制的國內領先的產品,現在一些地方都出現了“冒牌貨”,這讓他們頭疼。但張認為,真正讓企業沒有邁出那一步的是市場,“對用戶來說,價廉物美是第一位的,至于有沒有專利,誰管呢?”
根據記者的調研,山東省沒有申請專利的部分企業呈現出兩點特征:一是小,二是遍布傳統領域。這對應著濟南市知識產權部門有關負責人的話:“中小企業占本地企業的大多數,且集中在傳統領域,他們的專利意識很薄弱。”
有政策為何“推不開”?
彼岸電力是從濟南高新區孵化出來的科技型企業,他們研發的特高壓輸電線套管,市場潛力巨大,但因為前期大量的科研投入,在籌建新廠房時,企業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
為鼓勵企業申請專利,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業,比如專利貸款,是國家支持專利企業的好政策,但在實際落地過程中,不容樂觀。“經科技部門介紹,該公司以專利抵押,獲得銀行1000萬的貸款。”這則新聞出現在當地黨報上作為“專利抵押貸款”的典型。但記者跟該企業負責人聊天時卻得到了不同的答案:“沒那么簡單。”
原來,企業能獲得貸款,“專利抵押”只是表面文章,給銀行放款底氣的是該企業的有形資產能力。“我們的產品就放在那里,銀行也來看過,但這些產品即使得到了院士的認可也沒有打動他們,為什么?銀行里哪有懂技術、懂市場的人?他們怎么能看到專利背后巨大的市場?”“我們也向他們提及省里支持專利貸款的有關政策,但他們表示:是有政策,但在我這里不行。”該企業最終依靠企業的有形資產“解了圍”。
常年跑知識產權部門的《濟南日報》記者許凱采訪過多家銀行,他道出了銀行的苦衷:“知識產權這東西本身是一個無形資產,它不如有形資產可靠。首先,知識產權究竟值多少錢,需要有一個市場評估,但現在評估市場不完備,評估值50萬,但銀行貸款之后發現這個50萬的東西賣不出去了,燙手了。這個責任誰承擔?其次,現在,專利侵權嚴重,企業本身對專利不是很感冒,你建立在這些基礎上的知識產權有多可信?”
實際上,在支持知識產權的大量政策中,不能落地的不止一項。好政策推出去,還需要經過政府、企業、市場的磨合。
如何讓申請專利“入腦、入心”?
前不久,記者在采訪九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韓潤時,她提到了一個案例。
早在2008年,九陽對為搶占市場份額、侵犯企業全自動家用豆漿機專利權的慈溪市西貝樂電器有限公司提起侵權訴訟,最終獲得全面勝訴。這個案子,被最高人民法院“全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收錄為50件地方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之一。從2008年至今,九陽已經打了不少這樣的官司,幾乎全勝。
九陽是專利保護制度的受益者。但韓潤認為,專利的申請和保護也跟企業的發展階段有關,“相對于中小企業的生存,大企業更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因為它需要用專利維護自己的權益。”
如果說這是內因,外因則是打擊侵權力度的不斷加強。近幾年,“鼓勵企業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呈現出“監管一直在加強,但還需努力”的態勢。如同張榮泉所在企業被盜版企業的圍困,很多企業有專利卻保護不了是難題。
濟南市知識產權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知識產權的政策,也對侵權案件給予了打擊,可以說初步建立起了完善的知識產權監管體系。這些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在知識產權工作的統籌協調、執法與維權援助、財政專項資金、獎勵制度和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特別審查機制等方面,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但還不夠,我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該負責人說。